找到相关内容11358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生死的省思 —从生死的探索到现代生死学建构课题

    :「敢问死?」曰:「未知生,焉知死?」   依笔者个人多年来之思索与心得,要如实地理解孔子与季路(即子路)师徒之间的这段对话,并且正确地诠释其意涵,必须掌握两点关键:一者,远从孔子对子路性格的了解 ...

    慧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4581389.html
  • 王阳明“四句教”析论 (上)

    表示了绪山及龙溪对其“四句教”的了解都有偏差,两者其实各执一端,并没有正确地把握“四句教”的全部义蕴。因此,一直以来,许多学者沿著龙溪的用法,将阳明的观点与绪山的观点都称为“四有教”,这是很不妥当的做法...

    刘桂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381600.html
  • 王阳明“四句教”析论

    四句教”的了解都有偏差,两者其实各执一端,并没有正确地把握“四句教”的全部义蕴。因此,一直以来,许多学者沿著龙溪的用法,将阳明的观点与绪山的观点都称为“四有教”,这是很不妥当的做法,容易令我们将阳明与...]而就笔者所知,当中以唐代的禅宗,尤其是惠能一系的禅宗对顿、渐之教的看法,与本文的观点冲突最大,因为此系学者,有著很明显的扬顿抑渐的倾向,大抵以为顿教是究竟的、正确的教法,而渐教只是虚妄的、错误的教法...

    刘桂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581604.html
  • 格物与致知——论湛王之辩兼析心学的义理规模

      「己」与「物」(即他者)的关系乃「不与」,不与者即不以己与物对而求占有之.如此正确的态度当然是发乎仁的关怀感通,以使己与物无对而为痛痒相关的一体.   (b)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看,即此人己感通,...

    郑宗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781608.html
  • 台湾佛教四大道场的经营与转型── 佛光山、慈济、法鼓山、中台山

    性的慈善事业作区隔,让事业体由台湾的主流菁英来筹办和管理,非常正确地规画了事业发展的方向,再倚靠造神运动及自食其力的优势,在媒体的充分配合下,很迅速地便征服了台湾社会,威力之大所向披靡,影响力还渐渐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781720.html
  • 戒烟方法集锦

    方式。 给自己适当奖励 在戒烟过程中,每取得一次小小的胜利,比如坚持1周不吸烟,可以给自己一点奖励,时刻督促自己要取得最终胜利。 正确处理戒断症状 刚开始...

    佚名

    |戒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10304281795.html
  • 世界各国佛教发展与中国佛教的关系(2)

    睿山学习。   2.真言宗:认为真理是佛陀也是众生的无上智慧。它以特别的仪式来传教。包括以神秘有音节讽颂,结手印,持咒,瑜伽定,以及正确的使用仪式上象征性的器皿。   其时佛教界突出的人物,有比叡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281886.html
  • 论晚明居士佛学的思想特质及其效应

    ”①僧徒守法与居士护法,首先必须涉及对于何为佛门正法、特别是禅门正法的再认识。默照之禅,由于既少明眼知识的正确勘验而缺失内证暗修的可公度性与权威性,流于既伪且狂,是为邪法,非为如来正法。正惟如此,憨山...

    陈永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382053.html
  • 浅议和谐法门

    所说的依正不二、身土不二、自他不二、生佛不二的关系。在佛法修习中,正确体认这些关系,真实地生起对父母、众生、国家、师长“四重恩”的感念之心,在修习中恪尽报恩的义务,践行饶益广大人群的愿心,是大乘菩萨道...

    兆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682059.html
  • 明末曹洞殿军--永觉元贤禅师研究

    的佛教源流亦多来自于鼓山。由鼓山之兴,可以证明元贤的方向是正确的,他为鼓山的永续经营定下了稳固的基础。   在思想上,元贤对于「禅」始终有着彻底的坚持。对于心性,元贤重视心的虚空灵寂,强调心之知为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13982346.html